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公布2018年全年经济数据,2018年香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453.17亿港元,同比增长3%,略差过市场预期。根据香港统计处官方兑换率,2018年人民币兑港币全年平均汇率为1:1.1855,以此计算,去年香港GDP折合约为24000亿人民币。
然而深圳市统计局日前所公布的数据显示,2018年的其国民生产总值(GDP)为24221.98亿元,增长7.6%。以人民币计价,去年深圳市GDP则高出香港221亿元左右。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市GDP第一次超越香港,深圳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经济总量第一的城市。香港GDP也是第一次被广东省邻近城市超越。
其实早于2017年,市场就曾有深圳GDP超越香港的消息流出,2017年香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626.37亿港元。如果按照当时港币与人民币的汇率计算,香港GDP低于深圳2017年GDP。深圳统计局对此表示,一般计算和对比香港生产总值时,应按照当年年均汇率而不是某一日汇率计算,因此根据2017年人民币兑港币平均汇率计算,2017年香港GDP仍然高出深圳约611亿元人民币,当年深圳GDP并未真正超越香港,但差距确实在不断缩小。
最新官方数据显示,香港第四季度GDP年化增速仅为1.3%,较前三季的平均增幅腰斩,同时创2016年一季度以来最低。香港2018年GDP同比增长3.0%,此前特区政府预期增长3.2%,明显低于深圳平均7%的GDP增速。
面对来势凶凶的竞争对手,香港财政司长陈茂波于2月27日星期三在立法会发表的2019至2020财政年度预算案备受关注。
陈茂波指出,在编制预算案时,环球政经格局出现巨大变化,外围环境复杂多变,充斥不明朗因素。作为开放型经济体,香港经济容易受到外围不明朗因素影响如中美贸易战,近期GDP增长有明显放缓迹象,企业对前景的信心转弱。在这情况下,对当前国际政经局势作出正确判断,并因应香港本身的优势,拟订经济发展方向,尤为重要。
陈茂波表示在筹备本年度预算案时,其施政大方向是”撑企业、保就业、稳经济、利民生”。此外,连同《施政报告》各项措施的拨款,这份财政预算案合共预备动用的新资源约1,500亿元,另外还预留资源作多项用途。由此可见,预算案在提升公共服务、支持企业、利民纾困和投资未来方面,毫不吝啬。
当然也有批评声音指香港越来越福利化,渐渐步入欧美的福利主义的死局当中,2018年香港公共财政支出就高达5000亿港币,政治内耗以及福利主义成为夹击香港发展的两大困局。
其实早于本年2月初,陈茂波就在文章中指出去年第四季度香港经济放缓趋势十分明显。在去除价格变动后,第四季的商品出口几乎”零增长”,跟首三季平均6%的增幅相比更是自由落体般的急坠。同时,消费情绪也受影响,第四季的零售销货量按年仅升2.1%,跟上半年逾12%的升幅相去甚远。
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数据也显示,随着环球经济增长放慢和全球贸易问题影响加剧,2018年12月香港特区商品出口货值同比跌幅扩大。外围因素不明朗,加上本地零售市场疲弱,香港的增长前景可谓四面楚歌。
日前中央政府公布的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》,明确指出每个湾区城市都有各自的分工与定位。香港的定位为建设国际金融枢纽,以及世界航运中心,并且为“一带一路”计划提供融资平台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。然而,过分依赖金融以及房地产业,已经成为香港发展的最大阻碍。土地稀缺,人才流失严重,特别是科研人才,都窒碍香港在金融创新和高新产业上的发展与布局,导致香港发展停滞不前,缺乏明确的增长方向。
深圳也跟香港面对同样土地稀缺的问题,但是深圳敢于创新,勇于创造有利条件,深汕合作区的开发与投入使用就能充分体现深圳的大局观,与汕尾市共同开发的深汕合作区为深圳提供额外3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,深圳使用这些新增土地把产能落后的行业迁移出深圳腹地。以比亚迪为例,迁移出深圳后,在汕尾建立建立了一个可以容纳10万人以上的生产基地。既能享受深汕合作区较低的土地成本优势,又能招聘更多的廉价劳工,可谓一举多得。
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香港贵为亚洲四小龙,并未能发挥多年来自身的特长,而把产业集中在金融与房地产行业,窒碍了整体的经济发展势头。经济发展没有新血注入,犹如一滩死水。香港若是继续固步自封,依然过度依赖四大产业,不单单是深圳会超越香港,就连大湾区其他二,三线城市也在不久的将来把香港甩在身后如广州,东莞等等。
大湾区的发展机遇就是香港突破发展瓶颈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,该如何发展,如何定位自己在湾区的作用,香港是时候该重新思考自己未来的道路了!